事先声明,本文是基于UEFI启动方式制作的教程,可能会和BIOS启动方式有点不同
# 制作启动盘
老样子,安装系统肯定需要安装镜像的
下载入口:https://cn.ubuntu.com/download/desktop
这次用的写入软件算是老伙计了 rufuns,不会用 rufuns 的也可以使用 balenaEtcher
# 开机引导
网上教程挺多的,反正引导选择通用的都是 F12
如果你实在不会的话可以 点击这里
# 关闭安全启动(可选)
进入主板 BIOS,找到 Secure Boot (安全启动) 设置为 Disabled (禁用/关闭)
一般厂商默认都开启了安全引导,主要是为了安全考虑。我们可以关闭安全启动,以防遇到一些奇怪的问题。
# 开始安装
开机后引导U盘,在 grub 启动菜单中选择 Ubuntu

等待加载完成后进入安装页面
# 正式安装
进入LiveCD后在左面下拉选择 中文(简体) 然后选择 安装 Ubuntu

接下来就是 键盘布局 以及 更新和其他软件
# 键盘布局
根据自己的喜好修改,默认不用改
# 更新和其他软件
一般选择 正常安装 就行
如果你已经连接网络,还是推荐勾选 安装 Ubuntu 时下载更新
# 安装类型
如果是全盘清空安装就选择 清除整个磁盘并安装 Ubuntu
如果电脑内有重要资料或者要双系统的选择 其他选项
如果选择清除磁盘,会使电脑内重要的资料丢失
# 磁盘分区
Ubuntu 磁盘分区比较简单,但没有 Windows 那样简单
必须创建一个 Ext4 格式 的分区挂载到 / ,这个分区是用来安装系统的
先来讲解一下每个挂载点的作用
| 挂载点 | 描述 |
|---|---|
| / | 根目录 |
| /boot | Linux 的内核及引导系统程序所需要的文件 |
| /home | 用户主目录;用户配置文件;用户环境变量等 |
| /tmp | 临时文件 |
| /usr | 保存了非系统关键的可执行文件和共享资源 |
| /var | 这代表变量,是处于可变状态的文件的放置位置 |
| /srv | 服务器数据,此数据是系统提供的服务的数据 |
| /opt | 主要存放可选程序 |
| /usr/local | 主要存放那些手动安装的软件 |
| /swap | 交换分区,相当于 Windows 的虚拟内存 |
我在下面列出了常见的分区方案
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分区,可以直接使用下面表格的方案。直接拿去用,没问题的。
UEFI 启动要预留近 300MB 的空间创建 EFI 分区
| 挂载点 | 描述 |
|---|---|
| / | 推荐第一个创建此分区,至少 20G |
| /boot | 250 MB |
| /swap | 运行内存低于 8G 的推荐是运行内存的 2 倍 (此项不在挂载点中,而是在用于中,名字叫交换分区) |
| /home | 没有固定要求,推荐将剩下的容量全部使用 |
部分内容来自Dell支持文档中的 Ubuntu Linux 分区和目录的类型及定义说明
# 用户配置
按要求来呗,该不会这个也不会吧?
用户配置结束后就直接安装了,安装后就没有了
# 最后
由于 Ubuntu 的安装纠错能力没有那么强,报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(和 MacOS 比起来还是差远了),网上一般都有解决方案的。
最后祝你安装顺利!
